(通讯员:胡阳 何莉 高文)在医学领域,有两种“隐形杀手”常常悄然夺走生命:一种是突如其来的脑卒中,另一种是潜伏不发的颅内动脉瘤。它们一个像是突然关上的“生命之门”,一个像是不定时引爆的“隐形炸弹”。无论哪一种,带来的都是猝不及防的威胁和巨大的生命考验。 面对这些危机,我院神经内科团队多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们不仅具备敏锐的判断力、丰富的实战经验,更依托创新技术和无缝协作,为无数患者争取到了转危为安的机会。就在近期,他们在短时间内接连救治多位病情危重的患者。每一次抢救都如与死神的赛跑,而这支团队用精准的医疗技术跑赢了时间,带领患者走向了重生的希望。 “生命之门”再开启 一个平常的早晨,马先生的生活突然被意外击碎。他感到左侧手脚变得无力,随即整个人摔倒在地,身体一侧瘫软,嘴角歪斜,说不出话来。这一刻,他的“生命之门”似乎被紧紧关上了。家人惊慌失措,立刻拨打120,将他送往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 当马先生抵达医院时,神经内科的团队早已为他开启了“卒中绿色通道”。经过紧急检查,医生确认他的大...
(通讯员:胡阳)11月19日,我院病理科迎来里程碑时刻——该科室年活检例数首次突破两万例,创造了医院历史上的新纪录。这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绩,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病理科在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团队合作上的全面提升。 而这一数字的背后,不只是业务量的简单累积,更是医院综合实力快速增长的真实写照。作为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风向标,病理科的发展从数据到内涵,揭示了医院在区域医疗领域不断攀升的新高度,也引发了对未来持续提升的更多期待。 突破背后的驱动力 “病理科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年活检例数突破两万大关,离不开多方面的内在驱动力。”病理科主任梁飞说道。 首先,技术与设备的持续升级是关键。病理科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诊断设备和技术,确保了诊断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升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扩展了科室的服务范围,使得更多复杂和疑难病例得以有效处理。 其次,人才建设与团队合作是实现这一突破的重要保障。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病理科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开展系统的培训,显著提升了团...
(通讯员:肯巴提 孙苗)以己之血,治己之病。疼痛科开展特色项目——“三氧大自血疗法”。 56岁的高女士,两年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总是感觉浑身乏力,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疼的时候就吃止疼片,近期症状尤为明显,长期的吃止疼片让她出现了肠胃反应,高女士来到了疼痛科门诊,医生建议运用“三氧大自血疗法”缓解疼痛。 “自己的血抽出来,再输回去,也不吃药,这能管用吗?”高女士报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了治疗。 高女士在疼痛科的躺椅上歇着,医生给她抽血、加三氧,再回输到体内,就和平时静脉输液一样,整个过程非常轻松。 “第一次三氧治疗后,关节疼和睡眠就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已经做了第三次治疗,之前不吃止疼片根本睡不着,现在想睡就能睡着,感觉真是太好了!”经过几次治疗,高女士对“三氧大自血疗法”非常的认可。 三氧大自血治疗,又称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是一种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抽出一定量,通过特定设备混入适量医用三氧后再回输到体内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三氧能够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发生反应,促进红细胞携氧能...
(通讯员:陶紫君)日前,根据《关于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推荐对象的公示》,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中医药部门、疾控部门逐级推荐、评选,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何忠明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何忠明自从医以来,一直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医、教、研及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对专业执著热爱、心无旁骛、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对同事与后辈言传身教、以诚相待、甘为人梯,用自己的真心凝聚了科室的人心,带出一支德艺双馨的医疗团队,为医院及克拉玛依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次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既是对何忠明教授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院医疗卫生工作的激励。相信在何忠明教授的模范作用带动下,我院的医疗卫生事业能更上一台阶。 专 家 简 介 何忠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睡眠呼吸障碍、...
(通讯员:李佳)您好,张师傅,我是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员工关爱项目组”健康管理师伏梅,还记得我吗?上个月给您打过电话,您的血糖高给您协调去全科医学科调整药物,请问您现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什么范围呢……这是油田关爱项目随访团队对重点人群随访的日常工作。 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她们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通过自己的方式在做这些工作。她们就是油田员工关爱项目组的随访老师们,“您的血糖、血压控制地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别忘了您的复诊时间,天气忽冷忽热要记得添衣保暖,注意别着凉。”随访时健康管理师不断重复着这些热情贴心的话语,让客户心里在冬天也感觉到暖暖的。 对于油田关爱项目的高危人群来说,通过随访师的干预,使重点关注人群有的疾病已趋于稳定,有的体重已降至正常范围,有的通过随访师的协调入住了相关科室。每次随访听到他们说 :“我现在好多了,多亏了你们”、 “血糖控制的挺好,血压也正常了,要感谢你们”等话语时,大家都倍感欣慰,觉得特别自豪,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一根电话线,将随访师与客户的心...
(通讯员:陈兰兰 王海波)近日,在我院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神经外科团队成功紧急完成了一例复杂的动脉瘤手术,这一成功案例展现了我院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高超医术和团队协作能力。 患者是一名45岁的蒙古族女性,送来时病情极为危急,意识不清超过7个小时。患者开始只是头痛,短暂休息后就神志昏迷。当地医院做完CT后显示脑出血,然后立刻就拨打120紧急送至我院急诊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昏迷,经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后,以“脑动脉瘤”收住神经重症医学科。 住院期间,患者无法说话,并时常恶心呕吐,除了脑出血,患者还被诊断为肺炎和高血压。面对如此复杂且紧急的病情,神经外科快速组织术前评估及讨论,并实施手术。经过神经外科团队的通力合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已无大碍,返回神经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这一成功的手术案例,离不开神经外科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与手术室团队的密切合作,同时希望全院医护人员也能够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