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22 2025
    宣传科
    (通讯员:李梦琪、胡阳)8月18日傍晚,我院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产科危重症救治中心携手检验科、输血科、血液肿瘤科等多学科团队,合力救治一名突发大出血、陷入失血性休克的产妇。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产妇转危为安,平安出院。这场成功的救治,再次展现了我院在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领域的硬核实力。 惊险一刻:产房里的“突发状况” “血压68/36mmHg,心率130次/分!” “快来人!快来人!” 电话铃声打破了产科办公室的平静。短短几秒,医生们已经飞奔进产房。刚刚顺利生产的产妇,脸色突然煞白,呼吸急促,血压骤降。原本喜悦的分娩现场,一下子变得紧张凝重。 助产士们动作麻利:一边止血缝合,一边开通静脉通道、吸氧、监护心电……抢救节奏有条不紊。但随着血液化验结果的回报,大家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这是产后大出血合并休克。 临危不乱,多学科接力 危急时刻,产科副主任翟敬丽迅速赶到。她一边听取汇报,一边快速判断病情。经验告诉她:这是大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十分凶险。 “马上联系超声!” “备血,快!” “通知家属,病情危重...
  • 08-21 2025
    宣传科
    (通讯员:马新华)“医生,我表姐就拜托你们了!”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牧民努尔古丽(化名)的引荐下,她的表姐带着十年未孕的期盼,走进了我们生殖中心的诊室。这个看似普通的转诊背后,是一场关于生命希望的温情接力——去年刚获批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我们,用20%的临床妊娠率为这片土地上的家庭点亮了曙光。 草原姐妹的求子长征 30岁的努尔古丽结婚两年未孕,在当地医院查出丈夫患有少弱精症。这个对很多家庭而言简单的"生孩子"问题,对生活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他们来说却成了难题。"去乌鲁木齐大医院要坐7小时车,听说做试管要来回跑十几趟。"努尔古丽回忆道。直到听说我们生殖中心获批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AIH),夫妻俩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 检查显示努尔古丽双侧输卵管通畅,符合AIH指征。生殖团队为其定制了精准方案:通过优化精子处理技术,将丈夫精子的活力和密度提升至受孕标准。令人欣喜的是,仅一个周期,努尔古丽就成功妊娠。当B超显示胎心搏动时,这个哈萨克族家庭相拥而泣,激动不已。 十年期盼的新转机 努尔古丽的成功妊娠在托里县...
  • 08-19 2025
    宣传科
    (通讯员:苏蓉/文 孙苗/摄)在第八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的崇高职业精神,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8月18日,我院在门诊大厅隆重举办以“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为主题的大型义诊活动。活动汇聚 13 名各科室骨干医护人员及多名志愿者,为市民送上一场家门口的健康盛宴。 多学科联合问诊,健康服务 “零距离”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划分出多个特色服务区域,内科、外科、中医科、营养科、妇科、骨科、消化科、耳鼻喉科等科室专家团队齐上阵,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 健康诊疗服务。医护人员针对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分层分类健康指导,从日常饮食调理、用药规范到康复锻炼计划,手把手帮助群众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 65 岁的王大爷(化名)刚做完检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在接受上海援疆专家刘琦、赵传亮、叶晶亮的联合会诊后,专家们结合其糖尿病病史,现场为他调整了头晕症状的用药方案,并详细讲解饮食禁忌。“本来打算专程去上海看病,没想到在家门口就享受到...
  • 08-18 2025
    宣传科
    编语: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深入开展“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就医感受”专项行动,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就诊前、中、后全过程,努力使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便捷、沟通更有效,让患者获得更优就医体验,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院各科室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中不断“想妙招、出实招”,招招皆为民所盼,处处体现医者心。    (通讯员:李霞 陈兴坚)8月13日下午,克拉玛依国光光华社区内涌动着一股暖流。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第二门诊部组织上海援疆专家、自治区人民医院专家以及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专家共同组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医疗队,将优质医疗服务直接送到了社区居民的家门口,让健康关怀触手可及。 本次义诊涵盖内分泌、康复理疗、腹部(肝胆胰胃肠疝)、中医针灸、皮肤、疼痛等常见疾病专业,充分体现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服务基层、惠泽百姓的决心。 来自上海援疆专家刘琦主任,凭借其前沿的诊疗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现场瞩目的焦点。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们则带来了领先的诊...
  • 08-15 2025
    宣传科
    (通讯员:许文博)8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芳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我院举行。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高雪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董霄松等专家一行,与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凌立省,院长助理廖燚及相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合作新思路。   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凌立省首先向专家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凌立省书记表示,韩芳教授团队通过传帮带教,为我院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极大提高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在本地区的诊疗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韩芳教授和各位专家的心血与汗水。韩芳教授名医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我院呼吸睡眠专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相信,在韩芳教授的引领下,名医工作室必将成为克拉玛依乃至北疆地区呼吸睡眠诊疗的新高地,为克拉玛依及周边地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高雪梅在讲话中对我院呼吸睡眠病区近年来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她着重强调了睡眠医学的重要性,并表示将...
  • 08-13 2025
    宣传科
    编语: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深入开展“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就医感受”专项行动,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就诊前、中、后全过程,努力使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便捷、沟通更有效,让患者获得更优就医体验,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院各科室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中不断“想妙招、出实招”,招招皆为民所盼,处处体现医者心。 循古鉴今话养生 立秋科普入社区 (通讯员:黄丽)医师节将至,秋意渐浓,我院中医科的医师们应昆仑街道办事处之邀,利用业余时间走进所辖多个居委会,开展 “俯秋循古方 养生正当时” 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这场与时节相映的健康之约,既为提升辖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更让千年中医药文化在市井烟火中焕发新的生机。 活动现场,中医科医生们先以生动通俗的语言,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基础理论、秋季养生智慧及传承创新之路娓娓道来。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养生之道,到立秋后“滋阴润燥、养肺护胃”的调理要点,医生们讲解得细致入微。居民们围坐聆听,时而颔首沉思,时而举手提问,求知的目光里满是对传...
  • 08-13 2025
    宣传科
     编语: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深入开展“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就医感受”专项行动,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就诊前、中、后全过程,努力使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便捷、沟通更有效,让患者获得更优就医体验,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院各科室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中不断“想妙招、出实招”,招招皆为民所盼,处处体现医者心。 一针一线显真情:ICU医护巧手缝制“爱心垫” 为患者撑起无压关怀 (通讯员:文亮、刘海丽)在重症医学科(ICU)监护仪的滴答声中,近日悄然增添了一抹温柔色彩——那是一块块医护人员手工缝制的防压疮软垫。这些看似朴素的织物,既妥帖托起了患者身体的脆弱部位,更承载着ICU医护团队超越职责边界的细腻关怀,以及守护生命的坚定承诺。 重症患者因长期卧床,压疮风险极高,不仅会加剧痛苦,更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科主任与护士长在日常查房中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每次看到患者皮肤因受压而发红,我们都格外心疼。市场上虽有成品护垫,但患者体型、体位各不相同,唯有定制化的贴合设计,才能提供最精...
  • 08-08 2025
    宣传科
    (通讯员:刘艳霞)在我院有这样一个科室,他们与结核病魔较量,用专业与温情,为患者撑起生命的晴空,这就是感染病科病区。 当王先生因病情危重从 ICU 转至感染科病区时,家属满是顾虑。但感染病科的医护团队,以行动打破家属的担忧。为危重患者安排设备齐全单间,从诊疗流程到细节考量,处处彰显对生命的敬重。在这里,管理有方是常态,有序的诊疗让家属从焦虑走向安心,专业,是他们递给患者与家属最坚实的“定心丸”。 主治医师张瑞娟,面对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不厌其烦。一次次病情讲解、治疗分析,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更给予家属心理慰藉。每日跟进病情、告知计划,用责任与细致,让患者指标稳步向好。 而感染科病区护士团队,在护士长带领下,精心守护。日常护理精细入微,紧急情况随叫随到。患者细微变化难逃她们眼睛,痛苦缓解离不开专业操作。“视患者如亲人”,是她们刻进日常的坚守,这支有温度、有能力的队伍,背后是主任、护士长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引,凝聚成护佑生命的强大力量 。   在患者好转之际,一封跨越病榻与感恩的感谢信,正在医护间...
  • 08-07 2025
    宣传科
    (通讯员:许文博)近日,我院收到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表扬信,信中患者家属对亲人在住院期间受到我院医护人员们悉心照顾和专业治疗表达了谢意。特别是对妇产科援疆医疗团队,给患者家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患者以自身经历写下感谢信,表达对我院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我叫小蝶(化名),是克拉玛依市的一位普通市民。我患有多发子宫肌瘤已有11年,却始终未能治愈。连年求医,那段日子让我濒临崩溃的边缘,但最终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援疆专家薛瑞洪及其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我痊愈了,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十一年前,当医生向我宣告诊断结果时,那声音仿佛坚冰碎裂,清脆却寒冷刺骨:“多发子宫肌瘤”——“多发”二字,如同一把冰锥刺入我的心窝,寒气瞬间裹住了我的全身,我仿佛瞬间被推入了无光无底的黑洞深渊。从此,我与这病魔相伴长达十一载春秋,也踏上了漫无尽头的奔波求医之路。 十一年间,我就像一张被命运反复揉皱又展平的纸,在数不清的医院间辗转漂泊。每一次,我都怀着微弱却执着的希望前往,却又一次次满载沉重的失望而归。行李箱在一次...
  • 08-06 2025
    宣传科
    (通讯员:胡阳)提到新疆沙湾,很多人会先想到那一盘香气四溢的大盘鸡,而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人们则渐渐记住了另一位来自沙湾的“招牌”——年轻医师殷陶。 从沙湾小城走出,殷陶一路向北,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又从临床一线归来,扎根在边陲小镇医院的中医内科。作为一名青年中医师,她用青春与专业,在看似传统的医学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现代节奏。 她的故事不喧嚣,却真实动人;她的诊室不大,却温润有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殷陶,听她讲述那段关于选择、成长与信念的中医之路。 中医路上,她越走越坚定 在填报高考志愿那年,殷陶身边的很多同学选择了热门的金融、计算机专业,而她毫不犹豫地将“中医学”填在了第一志愿。那时候,她也说不上来自己到底是被中药铺的味道吸引,还是对“望闻问切”这套古老的技艺生出了一种天然的敬意。只是觉得,中医是中国人骨子里传下来的东西,有温度,也有智慧。 就这样,殷陶带着一份纯粹的兴趣,踏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门。她认真听课、埋头抄方,从经典理论到方药搭配,从经络解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