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许文博)8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芳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我院举行。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高雪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董霄松等专家一行,与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凌立省,院长助理廖燚及相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合作新思路。 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凌立省首先向专家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凌立省书记表示,韩芳教授团队通过传帮带教,为我院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极大提高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在本地区的诊疗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韩芳教授和各位专家的心血与汗水。韩芳教授名医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我院呼吸睡眠专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相信,在韩芳教授的引领下,名医工作室必将成为克拉玛依乃至北疆地区呼吸睡眠诊疗的新高地,为克拉玛依及周边地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高雪梅在讲话中对我院呼吸睡眠病区近年来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她着重强调了睡眠医学的重要性,并表示将...
编语: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深入开展“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就医感受”专项行动,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就诊前、中、后全过程,努力使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便捷、沟通更有效,让患者获得更优就医体验,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院各科室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中不断“想妙招、出实招”,招招皆为民所盼,处处体现医者心。 循古鉴今话养生 立秋科普入社区 (通讯员:黄丽)医师节将至,秋意渐浓,我院中医科的医师们应昆仑街道办事处之邀,利用业余时间走进所辖多个居委会,开展 “俯秋循古方 养生正当时” 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这场与时节相映的健康之约,既为提升辖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更让千年中医药文化在市井烟火中焕发新的生机。 活动现场,中医科医生们先以生动通俗的语言,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基础理论、秋季养生智慧及传承创新之路娓娓道来。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养生之道,到立秋后“滋阴润燥、养肺护胃”的调理要点,医生们讲解得细致入微。居民们围坐聆听,时而颔首沉思,时而举手提问,求知的目光里满是对传...
编语: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深入开展“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就医感受”专项行动,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就诊前、中、后全过程,努力使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便捷、沟通更有效,让患者获得更优就医体验,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院各科室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中不断“想妙招、出实招”,招招皆为民所盼,处处体现医者心。 一针一线显真情:ICU医护巧手缝制“爱心垫” 为患者撑起无压关怀 (通讯员:文亮、刘海丽)在重症医学科(ICU)监护仪的滴答声中,近日悄然增添了一抹温柔色彩——那是一块块医护人员手工缝制的防压疮软垫。这些看似朴素的织物,既妥帖托起了患者身体的脆弱部位,更承载着ICU医护团队超越职责边界的细腻关怀,以及守护生命的坚定承诺。 重症患者因长期卧床,压疮风险极高,不仅会加剧痛苦,更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科主任与护士长在日常查房中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每次看到患者皮肤因受压而发红,我们都格外心疼。市场上虽有成品护垫,但患者体型、体位各不相同,唯有定制化的贴合设计,才能提供最精...
(通讯员:刘艳霞)在我院有这样一个科室,他们与结核病魔较量,用专业与温情,为患者撑起生命的晴空,这就是感染病科病区。 当王先生因病情危重从 ICU 转至感染科病区时,家属满是顾虑。但感染病科的医护团队,以行动打破家属的担忧。为危重患者安排设备齐全单间,从诊疗流程到细节考量,处处彰显对生命的敬重。在这里,管理有方是常态,有序的诊疗让家属从焦虑走向安心,专业,是他们递给患者与家属最坚实的“定心丸”。 主治医师张瑞娟,面对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不厌其烦。一次次病情讲解、治疗分析,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更给予家属心理慰藉。每日跟进病情、告知计划,用责任与细致,让患者指标稳步向好。 而感染科病区护士团队,在护士长带领下,精心守护。日常护理精细入微,紧急情况随叫随到。患者细微变化难逃她们眼睛,痛苦缓解离不开专业操作。“视患者如亲人”,是她们刻进日常的坚守,这支有温度、有能力的队伍,背后是主任、护士长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引,凝聚成护佑生命的强大力量 。 在患者好转之际,一封跨越病榻与感恩的感谢信,正在医护间...
(通讯员:许文博)近日,我院收到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表扬信,信中患者家属对亲人在住院期间受到我院医护人员们悉心照顾和专业治疗表达了谢意。特别是对妇产科援疆医疗团队,给患者家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患者以自身经历写下感谢信,表达对我院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我叫小蝶(化名),是克拉玛依市的一位普通市民。我患有多发子宫肌瘤已有11年,却始终未能治愈。连年求医,那段日子让我濒临崩溃的边缘,但最终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援疆专家薛瑞洪及其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我痊愈了,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十一年前,当医生向我宣告诊断结果时,那声音仿佛坚冰碎裂,清脆却寒冷刺骨:“多发子宫肌瘤”——“多发”二字,如同一把冰锥刺入我的心窝,寒气瞬间裹住了我的全身,我仿佛瞬间被推入了无光无底的黑洞深渊。从此,我与这病魔相伴长达十一载春秋,也踏上了漫无尽头的奔波求医之路。 十一年间,我就像一张被命运反复揉皱又展平的纸,在数不清的医院间辗转漂泊。每一次,我都怀着微弱却执着的希望前往,却又一次次满载沉重的失望而归。行李箱在一次...
(通讯员:胡阳)提到新疆沙湾,很多人会先想到那一盘香气四溢的大盘鸡,而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人们则渐渐记住了另一位来自沙湾的“招牌”——年轻医师殷陶。 从沙湾小城走出,殷陶一路向北,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又从临床一线归来,扎根在边陲小镇医院的中医内科。作为一名青年中医师,她用青春与专业,在看似传统的医学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现代节奏。 她的故事不喧嚣,却真实动人;她的诊室不大,却温润有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殷陶,听她讲述那段关于选择、成长与信念的中医之路。 中医路上,她越走越坚定 在填报高考志愿那年,殷陶身边的很多同学选择了热门的金融、计算机专业,而她毫不犹豫地将“中医学”填在了第一志愿。那时候,她也说不上来自己到底是被中药铺的味道吸引,还是对“望闻问切”这套古老的技艺生出了一种天然的敬意。只是觉得,中医是中国人骨子里传下来的东西,有温度,也有智慧。 就这样,殷陶带着一份纯粹的兴趣,踏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门。她认真听课、埋头抄方,从经典理论到方药搭配,从经络解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