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中心】产妇险入鬼门关,多学科成功“硬核”救治
(通讯员:李梦琪、胡阳)8月18日傍晚,我院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产科危重症救治中心携手检验科、输血科、血液肿瘤科等多学科团队,合力救治一名突发大出血、陷入失血性休克的产妇。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产妇转危为安,平安出院。这场成功的救治,再次展现了我院在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领域的硬核实力。
惊险一刻:产房里的“突发状况”
“血压68/36mmHg,心率130次/分!”
“快来人!快来人!”
电话铃声打破了产科办公室的平静。短短几秒,医生们已经飞奔进产房。刚刚顺利生产的产妇,脸色突然煞白,呼吸急促,血压骤降。原本喜悦的分娩现场,一下子变得紧张凝重。
助产士们动作麻利:一边止血缝合,一边开通静脉通道、吸氧、监护心电……抢救节奏有条不紊。但随着血液化验结果的回报,大家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这是产后大出血合并休克。
临危不乱,多学科接力
危急时刻,产科副主任翟敬丽迅速赶到。她一边听取汇报,一边快速判断病情。经验告诉她:这是大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十分凶险。
“马上联系超声!”
“备血,快!”
“通知家属,病情危重!
指令一条接一条下达,现场医护分工明确:有人紧急补液,有人协助刮宫排查宫腔情况,有人忙着准备输血。监护仪的报警声与操作声交织在一起,整个产房就像临时搭起的一座“战场”。
输血科、血液肿瘤科的医生也火速加入。红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源源不断输入,像一股股生命的溪流注入产妇体内。血液流动的声音、输液泵的滴答声,成了与死神对抗的“生命交响曲”。
产妇的血压慢慢回升,呼吸渐渐平稳,监护仪上的数字终于不再触目惊心。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产妇血压恢复正常,子宫收缩良好,总出血量约1500ml。她被安全转至病房继续观察,而她的家属也终于等到了医生的那句:“人保住了!”
当紧张的抢救告一段落后,翟敬丽没有急着休息,而是第一时间走到家属身边,耐心解释病情和救治过程。家属一度哽咽落泪,连声道谢。与此同时,刚出生不久的宝宝也被安全送到病区,与妈妈一同接受照护,让全家人悬着的心放下了。
以战促防:背后的启示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它不是小概率事件,每位产妇都可能是潜在的高危对象。”产科主任吕靖提醒说。
她总结了这次成功救治的三个关键:
科室平时常态化开展演练,保证一旦发生情况能立刻启动预案;多学科“秒响应”,专业操作精准衔接,真正体现出团队的默契与硬实力;在生死抢救之外,医护人员始终不忘关心产妇和家属的感受,及时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这场“硬核”救治,不仅抢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再次敲响了“母婴安全”的警钟。对医生们而言,每一次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日复一日的训练与准备。对产妇和家属来说,这场生死急救,更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在关键时刻,身边有一支可靠的医疗团队,是多么的幸运。
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 宣传科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