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第二门诊部成功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口腔科为第五小学开展义诊活动;妇科为初三毕业生开展性教育讲座;
编语: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深入开展“提升服务品质 改善就医感受”专项行动,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就诊前、中、后全过程,努力使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便捷、沟通更有效,让患者获得更优就医体验,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全院各科室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中不断“想妙招、出实招”,招招皆为民所盼,处处体现医者心。
义诊活动暖人心 维医特色惠民生
(通讯员:严寒)6 月 24 日,“中医民族医携手同行 健康惠民共筑安康” 的红色横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第二门诊部上空高高飘扬,一场满载民族医药特色的 “中医药文化月” 义诊活动在此火热开展。医护人员以专业且耐心的态度为居民答疑解惑,而维吾尔医特色疗法展示区更是成为全场焦点,引得众多群众纷纷驻足,近距离感受民族医药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作为克拉玛依市及周边地区唯一以维吾尔医为特色的门诊,第二门诊部依托新疆得天独厚的天然草药资源,精心开设维医内科、皮肤科、妇科、康复科及疼痛科门诊。这里汇聚了20余种特色疗法:帕雪雅疗法(膝下足浴),以温热的药浴之水调和气血、助眠安神;沙浴疗法利用天然热沙驱寒除湿,让患者在温热中重获轻松;肠道吾科纳疗法(维药灌肠)通过排毒养颜,由内而外焕发生机;还有蜡疗、针灸、推拿等传统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针对关节疼痛、关节康复、顽固性皮肤病(如白癜风、牛皮癣)及妇科慢性病等疑难病症,第二门诊部巧妙融合维吾尔医 “四大物质学说”“体液学说” 等经典理论。依据每位患者的体质差异,运用成熟剂调理、清泻剂排毒等科学步骤,从根源上改善身体状况,真正实现标本兼治,为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此次义诊不仅是一场医疗服务,更是维吾尔医学文化的生动展演。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维吾尔医始终秉持 “饮食疗法” 与 “药物疗法” 相结合的理念,灵活运用 60 多种剂型的草药治病。活动现场,精心制作的展板详细科普护疗、饮食疗、药物疗、手法疗四大疗法,深入浅出地阐释 “调节体质、七因定则” 的健康理念,让群众对维医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我们不是简单开药,而是帮身体找回平衡。” 门诊部古力奴尔副主任指着展板上10余种维医特色疗法介绍道。从古老的草药配方到现代科学验证的蒸露制剂,这些传承千年的医疗智慧,如今在治疗心脑血管、骨关节等慢性疾病方面展现出独特疗效。门诊部李晓华主任也表示:“中医药文化月虽已落幕,但我们的服务永不停歇。未来,我们还将开展维药香囊制作、养生茶饮品尝等互动活动,让民族医学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健康的身体是最大的巴扎(财富)。”
此次义诊活动成果丰硕,累计为2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免费发放玫瑰花露剂、酸梅汤、帕雪雅剂200余份,并为50余位患者免费提供帕雪雅、穴位放血、针灸、推拿、游走罐等特色治疗。这些数字背后,是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是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更是油城百姓对第二门诊全体医护人员的信任与支持。未来,第二门诊部将持续发挥维吾尔医 “简、便、验、廉” 的优势,用帕雪雅的温润、阿比赞的热烈、草药的醇厚、医者的仁心,守护油城百姓的生命之光,在健康之路上与民众携手同行。
一科一品:“微笑防线” 进校园
——口腔科为第五小学同学讲解牙外伤急救知识
(通讯员:许婷 孙燕)“同学们看!如果发生牙齿磕掉的情况,千万不要用手触碰牙根!”随着清脆的模拟牙齿掉落声,口腔科护士许婷为第五小学的同学们讲解牙齿磕落的黄金30分钟紧急处理方法。
在校园生活中,牙外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为提升师生应对牙外伤的急救能力,6月23日我院口腔科为第五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牙外伤紧急处理宣教活动。
活动现场,许婷通过动画短片、实物模型和情景模拟,生动讲解了牙外伤的常见类型与处理要点。针对运动碰撞、意外摔倒等高发场景,重点演示了牙齿部分折断、完全脱出的紧急处理流程。
宣教结束,口腔科的医生们认真为同学们进行口腔检查,并将需要关注的同学情况逐一记录,将检查结果反馈家长,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参与了医护人员制作的学生家长版满意度调查问卷,使口腔科护理组“一科一品”活动完整闭环,取得了老师、同学们及家长的好评。
此次牙外伤紧急处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让师生掌握了实用的口腔急救技能,更在校园内营造了重视口腔健康、科学应对意外伤害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增添了有力保障。
守护青春防线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妇科为初三毕业生开展性教育讲座
(通讯员:张蓉芝)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科学的性教育如同为青少年点亮一盏驱散迷茫的明灯。6 月 24 日,我院妇科护士长姚华再次受邀走进校园,以 “青春必修课:你好,性教育” 为主题,为初三毕业生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专题讲座,为他们即将开启的高中生活筑牢健康防线。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性教育常被贴上 “敏感”“隐晦” 的标签,导致青少年在面对生理与心理变化时充满困惑。讲座现场,姚华护士长化身 “青春引路人”,摒弃晦涩术语,用生动比喻将生殖系统发育、经期护理等专业知识转化为 “人体小奥秘”。她聚焦人际交往边界、网络风险防范等现实问题,结合校园生活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如何在青春期建立安全健康的社交模式,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自我保护知识框架。
为化解课堂上的羞涩氛围,姚华护士长以 “成长悄悄话” 开场,用幽默语言分享青春期趣事,瞬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最初 “低头捂嘴笑” 的拘谨,到后来踊跃举手提问,学生们逐渐敞开心扉。“原来月经周期像小火车一样有规律!”“遇到不舒服的身体接触要大声说‘不’!”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的感悟接连迸发。姚华护士长强调:“性教育不是禁忌,而是教会大家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的必修课。”
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坦言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初三(2)班李同学感慨:“以前总觉得这些话题难以启齿,现在才明白,掌握知识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武器。”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份珍贵的 “毕业礼物”,更让学生们学会用理性态度看待性与情感,以更自信的姿态迎接成长挑战。
“知识不尴尬,无知才危险。” 此次 “青春必修课” 进校园活动,不仅打破了 “谈性色变” 的桎梏,更在校园中播撒下科学认知的种子。未来,我院将持续推进青少年性教育普及,与学校、家庭携手,共同为青春成长保驾护航。